以“名品折扣”為標簽的奧萊業態,一直被視為城市消費力的風向標。
根據中國奧萊協會最新報告,2025 年 Q1 全國新開業奧萊項目僅 17 家,和去年同期相比只增長了 12%,遠低于年初預測的 30% 增長率。
頭部奧萊在收縮
實力經銷商在下沉
想開奧萊運動折扣店的老板們可以從何處著手?
已經開了奧萊運動折扣店的老板們有何干貨經驗?
縣城開店贏在概率,勝在經驗
常言道“選擇大于努力”。 去年去縣城開店的老板們還處在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有的人鎩羽而歸,有的人收獲第一桶金。而現在已經臨近年中,2025年下半程即將開始,去縣城開店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得已”的選擇: 1.如果你周邊三公里的快餐零售店越開越少 2.如果你的門店自然到店客流每月都沒有增長 3.如果你原來是賣其他服裝類目,有門店經營經驗,但毛利持續下跌 以上信號出現時,你可以慎重考慮一下“開一家縣城運動品奧萊折扣店”。 先看“大概率”能不能成 體育用品行業在21年到24年的實際年復合增長率大約是7%,機構預測從24年到29年或下降至6%。 即使下調了1個百分點,也是跑贏了其他社會零售品類目。 而且,三四線城市的奧萊運動折扣店,截至5月已經比去年新開店時期漲了至少 50%!這種增長不僅出現在開業活動期內,日常到店客流、店播場觀也都很穩定。 也就是說,未來5年,做運動品生意大概率比做其他社零商品生意增長更快一些。 如果之前做過其他服裝類目,可以把已有的店鋪經營經驗用于運動品類目中,首次鋪貨的貨品資源找天馬運動平臺,即可快速切入這一增速市場。 再看“成功經驗”好不好學 在流量玩法、燒錢玩法不斷攻城略地的一線城市內,成熟門店還能靠資源和客群持續經營,而新開店幾乎很難通過低成本獲得足夠的客戶。 而縣城市場則不同。 縣域競爭尚處在藍海階段,縣市消費者更喜歡“本土打法“,不搞“大數據算法”,這一偏好更合傳統門店老板的思路。 過往的成功經驗可以復制,經營難度低很多。 ?老帶新,從招本地營業員做起…… ?抓復購,從每消費500元即送50元二次消費券做起…… ?抓銷量,從強搭售、搞活動做起…… 只要造對氣氛就能有有銷量,這跟一線城市的促銷頻頻失效局面完全不同: 精細化管理就能有利潤,抓擺樣、抓陳列、抓搭售、抓庫存、抓售后口碑。以上五個狠抓每一點都能展開詳寫十萬八千字,每一點也都能給老板帶來十多萬的純利潤。 “努力就有收獲“這句話在縣城市場能得到最強的回應。 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
新手開店先避坑、再壯大
即使勝算較大,但在2024年,仍有一些奧萊運動折扣店陷入停滯、甚至被迫關門,天馬運動平臺自去年8月推出【米谷到店】服務以來,接待了不下于40個這類的客戶問診。 共性問題總結有三: 1.缺客流:不懂得借力線上,引流至線下門店。即不懂O2O打法; 2.缺培訓:店員培訓不到位,在排班、推品、接待三個關鍵環節上掉鏈子 3.缺選品能力:不引入新品,把縣級店當做自己市內店的清倉渠道;不懂陳列、不懂搭配
△點擊圖片 查看視頻(超鏈接)
抓兩大資源、學兩種組貨方法
簡單來說,資源包含貨品資源、人力資源。 能不能拿到牌價高、利潤好的暢銷品?店員是不是優秀,會不會推品? 只要能解決這兩大資源問題,縣城開店就成功了一大半! 當下,縣域消費者有足夠的渠道去了解什么是明星款、什么是過季款,而且口碑一旦形成,不易被打破。 過去的縣城奧萊店,容易被打上“牌子大、正品、過季、折扣”的標簽,甚至同一個地址一年換七八輪促銷店招,徹底成為“尾貨甩賣大賣場”。這樣的認知并不利于爭取縣城真正有消費力、能帶來利潤的那波客群。 想要做好縣城奧萊運動品折扣店的生意,可以通過櫥窗新款+話術塑造的方式,在不壓貨的情況下不斷給客戶塑造認知。
如果您拿不準首次鋪貨的貨品比例,您可以聯系平臺服務助手01,報出暗號“新開店”。 天馬運動平臺服務十萬專業運動商家,有一套完善的適配不同面積的新店鋪貨公式,已經被平臺內的核心商家驗證過,您可以拿去參考。 針對成熟店鋪,天馬運動倡議"532采購模型" 50%數量的基礎款、30%數量的特色款、20%數量的稀缺款(或者是店鋪自有定制/貼牌款) 品牌選擇上,天馬運動建議“1:1:3的品牌矩陣” 奧萊運動折扣店意味著決不能是單品牌經營。 天馬建議:1個本地口碑品牌、1個店內主推品牌、3個(可以放寬至5個)特色品牌,這一品牌矩陣結構對于店員學習商品知識、供應鏈管理、合作商溝通都是極具效率的。 采購時要避免一個誤區—— 熱門款≠必選款 引流只是考慮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 選品的核心是能夠賣出去、加分項是讓客戶再回頭。 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推廣門店,讓客戶到店,然后精心設計導視、動線、試穿區、洽談場景去引導消費。 如果決定要通過推品而引流到店,有個關鍵指標的管理思路也分享給大家 ——“指定款開口率”,關注100個進店客群中,多少是來問指定款的。 關于庫存的一點啟發 我們常說門店經營三板斧:庫存控制、選品管理、深耕客戶。 其中最令人頭疼的便是“庫存”。 你的店是不是越清倉越賣不動,甚至到店客戶越來越少? 換個思路,庫存除了賣出去,能不能置換成資源,變相獲得收入? 杭州一家某迪折扣店,用積壓的過季鞋款和健身房置換課程,再通過社群限時搶購,兩周消化了 300 萬庫存。 本質上,庫存不是垃圾,只是暫時沒有賣掉的商品。 只要尺碼還齊全,可以做定向團購,例如洽談5人運動會、20人校區賽等。 門店需要的永遠都是能穩住客單價且不會影響客流和后續銷售的營銷活動。 不用死磕清倉,試試“庫存置換 + 社群閃購”。 關于老店轉型、庫存處理,天馬運動實體店臨店指導專家——米谷 7月尚有6個到店指導名額可以預約。